Popular Science Park

科普园地

科普园地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癫痫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恐惧症躁狂症癔症自闭症多动症神经官能症成瘾行为心脑血管病更年期综合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 我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偷东西?
健康科普 | 我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偷东西?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19 15:32:48 浏览:39人

上周门诊出诊,来诊的是一位45岁的母亲陪同22岁的儿子来诊。母亲诉说儿子是大二学生,她是在学校辅导老师的建议下来带儿子来医院就诊的。是因为儿子在学校偷了室友的牙膏被抓住的,自诉其儿子在学校1年多了,与室友关系慢慢变差,同室友一年多以来在宿舍里常有有些小东西不翼而飞,室友们非常气愤,通过这次偷牙膏被抓后,在大家的逼问下,她承认以前宿舍中丢失的小东西都是他自己偷的。于是室友们将他的行为告诉了学校老师。其儿子自诉从小学起就会忍不住偷拿同学及周围人的东西,比如同学的橡皮、铅笔、贴画、本子等等什么的,其实自己家庭条件很好,自己父母也给自己零花钱随意支配购买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这些东西自己并不稀罕,但自己就是有非常强烈的偷拿别人东西的想法,如果不去偷拿走就非常痛苦,偷东西前非常紧张,常常趁人不注意偷走,偷到后如释重负,感到非常满足,但对偷到的东西自己从来不用,只是悄悄藏了起来,有时害怕父母、同学、老师等人知道,拿回去后又偷偷扔掉。因此,他自己也感到内疚和自责,常多次决心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可是还是隔一段时间就会忍不住重犯。通过此就诊者的表现,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偷窃癖吧!

偷窃癖(Kleptomani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冲动性偷窃行为,偷窃的行为常常是所偷的东西往往是微不足道的,患者并不需要的东西,这种偷窃的冲动令患者自身十分矛盾和痛苦。因为难为情或担心承担法律责任等原因,很少有患者会主动寻求帮助。偷窃癖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偷窃癖的一级亲属中患有强迫一冲动性障碍的比例要远高于普通人群。同时,偷窃癖的亲属中物质滥用的比例也很高。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这种强迫性的偷窃与童年的忽视、虐待和创伤性经历有关,偷窃行为可能象征着收回童年的损失。偷窃癖也可能与性心理的压抑有关。神经生物学因素,在偷窃癖中的作用也在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偷窃癖与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高度共病,且使用 SSRIs类药物治疗有效。偷窃癖的核心症状包括侵入性的偷窃思维、无效地抵制偷窃冲动后的行为、以及行动后的压力释放。偷窃癖的患者也会有很大的压力,感到内疚和自责,或担心自己的行为暴露。因此,偷窃癖在某种层面上具有强迫性障碍的特征。DSM-5中关于偷窃癖的诊断标准为:A.反复有不能控制偷窃物品的冲动,所偷的物品并非个人要用的或值钱的;B.在偷窃前紧张的感觉逐渐增加;C.偷窃时有愉快、满足感,或紧张得到解脱感;D.偷窃不是为了发泄愤怒或报仇,也不是幻觉或妄想引起;E.偷窃不能用品行障碍,躁狂发作或反社会人格障碍来解释。

以上是对偷窃癖的病因及表现介绍,但临床上要与普通偷窃相鉴别,普通的偷窃不论是有计划的还是冲动性的,都是故意的、因为想得到钱财或物品而为的偷窃行为。当然,有些人尤其青少年偷窃可能是因为挑战或逆反而偷窃。只有符合偷窃癖所有的临床特征,才能诊断为偷窃癖,否则还应该被视作为普通的偷窃行为。另外偷窃癖还需要与品行障碍和反社会人格障碍相鉴别,品行障碍和反社会人格障碍存在整体行为模式上的反社会性,而不会仅仅只有偷窃行为。当诊断偷窃癖时还需要排除其他躯体、心理的疾患,当偷窃行为属于躁狂发作、精神病性症状、智能残疾等疾病的一部分时,不应做偷窃癖的诊断。如果身边有类似症状者,建议来我院接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作者: 早期干预二科副主任医师平军辉 审核: 早期干预二科主任医师方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