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Park

科普园地

科普园地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癫痫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恐惧症躁狂症癔症自闭症多动症神经官能症成瘾行为心脑血管病更年期综合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 安定偶尔让人不安定——关注药物的矛盾反应
健康科普 | 安定偶尔让人不安定——关注药物的矛盾反应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28 10:57:42 浏览:465人

16岁的小姑娘月月,因烦躁不安、夜眠差入院寻求治疗。医生为缓解其症状,决定采用地西泮这一常用的安定类药物。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小月在接受静脉注射地西泮后,情况并未如预期般好转,反而变得更为兴奋和烦躁。

地西泮属于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这类药物还有我们熟知的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等等。这类药物本应用于镇静催眠、抗焦虑之目的,然而,在某些患者身上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反应。他们在使用这些药物后,表现出兴奋、多语、睡眠障碍等症状。这种出现与药物预期效果截然相反的现象,被称为“矛盾反应”。

尽管苯二氮䓬类药物的矛盾反应并不常见,但它给患者及医务人员带来了诸多困扰。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我们不难发现,矛盾反应其实是这类药物的一种不良反应。其症状可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行为上的异常,如烦躁不安、大哭不止、甚至具有攻击性和自残倾向;二是精神心理上的波动,包括恐惧、沮丧、愤怒、幻觉以及定向力障碍等。

关于矛盾反应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有观点认为,苯二氮䓬类药物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大脑皮层约束丧失,从而产生兴奋反应,这与饮酒后的影响颇为相似。此外,也有报道指出矛盾反应可能与中枢性胆碱能作用有关,或是与5-羟色胺的失衡密切相关。

矛盾反应的发生似乎与年龄因素有着一定的关联。在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后,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矛盾反应。具有冲动易怒性格、曾有过暴力行为或患有精神疾患的患者,也被视为发生矛盾反应的高危人群。此外,遗传背景也可能在矛盾反应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有文献指出,长期酗酒的人由于酒精对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合成和作用的抑制,从而增加发生矛盾反应的风险。

矛盾反应是无法预测的。因此,在使用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时,我们必须格外警惕。若服药后的临床表现与预期的用药目的相悖,务必请专业医师进行评估识别,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切勿认为是原有疾病未得到控制而擅自加大用药剂量,以免加重症状或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作者:药学部主管药师李焕芬 审核:药学部主任药师钱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