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基于磁共振现象,这个现象是原子核自旋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发生共振吸收的现象。
核磁共振设备利用电磁或永磁产生一个强磁场,使得人体内的原子核自旋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达到一个平衡状态,然后通过向人体施加不同的无创性脉冲序列,可以改变原子核自旋的状态,使得原子核自旋发生共振,向外发射电磁信号。这些信号被接收、放大并转换成不同灰度的图像。
人体磁共振最常用的成像原子核是氢原子。这是因为氢原子在人体组织中水的含量非常丰富,并且其磁共振信号较强,这使得氢原子成为磁共振成像中最常用的成像原子核。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磁化、激发和信号检测。首先,将人体置于强磁场中,氢原子核会排列成一定的方向;然后通过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激发氢原子核,使其发生共振;最后,通过检测共振信号来获取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能清晰地显示出人体内部组织结构,包括软组织、骨骼、脑部等,由于核磁共振成像所采用的是无辐射的方式,因此对身体没有任何损伤。
通过对比不同组织在核磁共振图像中的信号强度和分布情况,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出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和位置,例如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检测出脑部肿瘤、中风、脊柱损伤、关节疾病等,核磁共振成像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脏、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的功能和结构。
核磁共振为医生提供了全面的解剖学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争取更好的康复机会。
(作者:放射介入科主治医师李岳 审核:磁共振科副主任医师傅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