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其特点之一是在操作过程中通常不会出现出血现象。以下是几个原因解释为什么针灸一般不会流血:
1. 避开血管:针灸时针的选择和医生的技术都旨在避开血管。针灸针通常很细,而且针灸师在施针时会根据解剖知识和穴位定位,尽量避免刺入血管。
2. 针的构造:针灸所使用的针是一次性的无菌毫针,其设计和材质(如不锈钢)使得针体滑利且强度高,不容易引起组织损伤或出血。
3. 人体的凝血机制:即使偶尔针灸时针尖触碰到毛细血管造成微小损伤,人体的凝血机制会迅速启动,迅速封闭伤口,因此出血量很少,并且很快就会停止。
4. 针眼非常小:针灸针的直径通常很小,因此即使是毛细血管受损,形成的针眼也非常小,血液不容易流出。
5. 针灸师的经验和技术:经验丰富的针灸师对穴位的位置、深度以及进针角度掌握得非常准确,能够有效避免刺入血管。
6. 穴位选择:穴位的位置通常不在血管交汇处,而是位于肌肉、筋膜等软组织中,因此不易损伤血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针灸通常不流血,但并非绝对不会出血。如果针灸师的技术不够熟练,或者患者自身的血管分布特殊情况,有时针灸时仍然可能会出现少量出血。这种情况下,出血通常是由于针尖刺入毛细血管或小血管引起的,但由于针眼小,出血量很少,一般用棉球轻压几分钟即可止血。
总之,针灸不流血主要是因为其细致的操作和人体自身的凝血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中西医结合精神科 葛玉杰 审稿专家:崔桂梅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