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Park

科普园地

科普园地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癫痫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恐惧症躁狂症癔症自闭症多动症神经官能症成瘾行为心脑血管病更年期综合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怎们办
健康科普 |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怎们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7-03 16:38:37 浏览:622人

15岁悠悠身材魁梧健壮,却因疫情上网课开始反复上网玩游戏,伴随反复用美工刀划伤自己胳膊,问其原因,诉并非自杀想死,有时太痛苦了,不知如何缓解,就划伤自己,看到流血是一种痛快,能缓解内心的痛苦。

什么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指的是青少年在意识清晰情况下,直接地、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但并非出于自杀的目的,且不会造成致命危险的一系列的反复、故意、直接、多样的表现,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行为可能包括割伤、烧伤、打伤、烫伤、咬伤等多种形式,且通常不被社会和文化所认可。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有哪些常见形式?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常见形式多种多样,一些常见的自伤行为包括使用尖锐物体(如美工刀、修眉刀等)切开或划伤皮肤,这种行为在青少年中尤为常见。他们可能会在手臂、腿部等可见部位制造伤痕,甚至形成习惯性地反复自伤。此外,撞头、用力咬自己、拽头发等也是常见的自伤方式。还有一些青少年可能会选择食用不能吃的食物或采用其他形式的自虐行为,如过度运动导致身体受伤等。这些行为都反映了青少年在情绪或心理上的困扰和痛苦。

发现青少年自伤行为如何寻求帮助?

1.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过于惊慌或责备孩子。尽量理解他们的情绪和压力,并表达出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因此,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尽量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要耐心倾听和理解。了解孩子的具体自伤行为和背后的原因。

2.保持觉知。保持觉知也叫训练基础认知技能,如 "我到底在生什么气?”或 "我是安全的,因为我可以控制。" 这些都可以重新获得掌控感。

3.了解触发因素。意识到那些因素会触发崩溃,尽量减少它们的接触,呼吁他人帮助你渡过难关,并提醒自己,你可以成功地远离触发器。

4.替代法。通过使用相对较轻的感觉形式来重新定义自我伤害。例如:拿着冰块、剪纸、撕床单、用橡皮筋弹手腕、咬柠檬皮或锤枕头都可以帮助减少自我伤害的需要。

如果,经过努力,仍不能减少自伤行为,可以考虑寻找专业的心理健康机构或专科医院。

如何有效预防?

1、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家长、老师和青少年之间应建立起开放、诚实且相互尊重的沟通关系。家长和老师需要耐心倾听青少年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惑、压力和需求,并尽可能给予积极、理解和支持性的反馈。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通过课程、讲座、心理辅导等方式,向青少年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伤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学习如何应对压力、调节情绪、解决冲突等技能。

3、培养青少年的积极生活态度和兴趣爱好。家长和老师应鼓励青少年参与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如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技能。通过参与活动,青少年可以结交新朋友、拓展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和自尊,减少自我伤害的冲动。

4、关注青少年的外在环境。家庭应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氛围,减少亲子冲突和矛盾。学校应建立积极的校园文化,防止欺凌和歧视现象的发生。(作者:精神五科主治医师崔平 审核:精神五科副主任医师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