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Park

科普园地

科普园地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癫痫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恐惧症躁狂症癔症自闭症多动症神经官能症成瘾行为心脑血管病更年期综合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 怎样陪伴患有抑郁症的孩子
健康科普 | 怎样陪伴患有抑郁症的孩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27 15:25:24 浏览:502人

在日常接诊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严重的自杀观念的孩子,经过住院治疗又恢复了往日的开朗,顺利回到了家庭和学校。但之后又会出现吞药过量或自杀的现象……这时候家长会疑惑“孩子为什么会自杀?抑郁症怎样才算好了?我们只希望Ta能健健康康的,为什么我们已经对Ta没有要求了Ta还要自杀?到底该怎样陪伴患有抑郁症的孩子?”

孩子的自杀尝试,表面上看起来是由抑郁常见的自责、无助无望、自杀观念等导致的。实际上,背后藏着的是家长“无要求”所带来的全面否认和情感绑架,而这一点连家长本身都没有意识到。

为什么说“无要求”是全面否认和情感绑架呢?因为“无要求”并不是真的没有要求,而是因为“你生病了,我觉得你已经无法达到我的期待,你只要活着就行。”这本身就包含着对于孩子能力的一种全面否认。而同时还暗含着“我都已经放下我全部的期待了,那你自然也不能不好了。”这样的情感绑架。

为什么说家长其实也是无心的呢?大部分的家长都真心地期待孩子好起来,他们着急的背后其实也藏着他们对于孩子深切的爱意,同时还有深切的担忧和自责,觉得自己给了孩子太多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不相信自己其实有能力支持孩子走出这个阶段。因此,他们才表达了“要求”孩子。

其实抑郁的康复过程的确漫长,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慢慢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式。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愿意且有能力陪伴孩子一同成长、度过这段时间。在如何陪伴孩子方面,有以下几个建议:

1.相信你自己和孩子

我们指导父母和孩子本意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也都希望通过调整自己的方式想让对方以及关系走向更好的未来。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仅不敢相信孩子,其实也对自己没有多大的信心,不妨试着去发掘和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尝试去用积极关注的视角发掘关系和事件中美好的部分,真诚探索可以解决的部分,无条件接纳生命中本身存在灰暗的角落。经过许多次这样的循环,才有可能真正达成了解,相信自己和孩子。最终,在人生道路上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完善自己,最大化地实现潜能。

2.学会积极关注

在陪伴抑郁症患者的时候,陪伴者们经常也会陷入挫败,自责甚至无助无望。确实,在疾病状态下,抑郁症患者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是负面的,同时会控制不住反复回忆和诉说过往痛苦经历,会给陪伴者带来许多负面的反馈。在这个时候,积极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透过不恰当行为看到孩子想要变好的本质,是一种机会重新去解决和面对既往的痛苦和创伤,最终真正的和以往的经历和解;二.让父母重新审视和孩子的关系,有机会得以建立新的连结,让孩子有与疾病抗争的决心,进而感受到父母深切的爱意。

3.真诚相待

很多父母可能会遇到类似的困扰,似乎随便说一句都会引起孩子极大的情绪反应,之后便逐渐趋于沉默。不敢和孩子坦诚地沟通,害怕孩子情绪波动。实际上这样做反而有可能会让孩子陷入挫败,本身也是对孩子承受能力的一种质疑。随着病情改善,孩子有能力也愿意和父母沟通自己的想法,更迫切地想要和父母沟通,让父母看到自己好的一面。所以作为父母,也可以用开放的心态,真诚地和孩子沟通。只要是真诚开放的心态,孩子便能感受到接纳和理解。其实真诚相待就是表达爱和接纳的方式。父母首先需要相信自己,并不是必须掌握多少方法就能帮助孩子,要知道父母拥有任何专业人员不可替代的资源,就是和孩子用爱建立起来的链接。

以上便是对于陪伴者的几个建议,希望本文能对一些有类似困扰的家庭提供一些帮助!(作者:儿童少年精神科主治医师寇延娜 审核:精神九科主任医师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