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管理
本网讯(文/王文雪)近年来,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会导致患者心理和社会多方面功能的损害,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安全负担,单纯的精神药物治疗不能解决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所有问题,系统的康复训练才能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在临床中如何进行康复护理呢?
一、培养自理能力 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受症状影响,往往出现行为退缩,情感淡漠,生活懒散、被动,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需要进行督促和引导,应着重培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住院期间,我们要督促患者遵守病房作息制度,起床后自行料理个人卫生,叠被子,洗漱,力所能及的整理个人物品,清洗衣服。医务人员应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对患者多加鼓励,逐步提高患者生活独立性,为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二、培养沟通能力 很多患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如果每日呆坐无所事事,不加以训练会影响患者社交能力,成为疾病复发的隐患。我们应充实患者生活内容,如聊天,看电视,听音乐等都可充实患者信息来源,同时鼓励患者适度表达情感,为患者提供轻松、平和的气氛,使患者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即使患者想法受病情影响歪曲言谈不当也不要随意的批判和责备患者,与患者沟通要专注亲切,语速缓慢,平和,使用伙伴式的沟通,鼓励和开导患者。
三、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往往因脱离社会生活而削弱,慢性患者甚至严重削弱以至丧失。而这项技能对患者重返社会起重要作用,需尽可能促进其恢复。我们应从简单社交训练入手,如安排年龄相仿或有共同兴趣爱好患者住同一病房,鼓励患者多交朋友,让患者多参加文娱活动,如打乒乓球、扑克牌、麻将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并及时与患者交流感受,对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提出表扬和鼓励,并适当指出不足,制定目标,循序渐进的进行。
要尽自己所能为患者提供温馨的康复环境,预防复发,恢复和提高患者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并最大程度地恢复其因病受损的学习和劳动能力,使患者能自食其力,重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