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cal Care Management

医护管理

医护管理

医务管理护理园地医疗保障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护管理 >护理园地 >康复护理 > 儿童孤独症的家庭护理
儿童孤独症的家庭护理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2-07 11:03:42 浏览:2500人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在3岁以前起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及刻板重复等异常行为。严重影响儿童的感知、语言、情感、社会交往等能力,是近年来最为常见的儿童发育异常之一。
  迄今为止,导致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导致儿童孤独症的后天因素有以下几种:
  1、无法充分得到家庭的关爱。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均生长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这类家庭的父母往往由于工作繁忙而忽视对孩子的关爱。通常请保姆来照料孩子。
  2、对子女过分溺爱。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两辈人独宠一个孩子,使孩子过惯了“好东西独享”的生活渐渐变得自私、离群,并在成长中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逐步形成孤独症。
  3、父母感情不和或离异。父母争吵、离婚等,会使孩子的成长处于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使他渐渐觉得失去了依靠,形成自卑情绪。
  4、对子女的教育不当。父母因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味将自己的期盼强加在孩子身上,让他们学“钢琴”、“书法”、“绘画”等,再加上孩子学校的功课繁重,是孩子在无形中承受了过大的压力。
  父母应经常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和语言行为的变化,尽量抽时间陪孩子聊天、玩耍,并经常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一旦发现孩子情绪发生异常,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父母在家里还可帮助患儿进行“行为训练”,以促成其社会性行为的形成。
  1、注意力训练。在“一对一”情况下,家长可用一些使患儿感兴趣的教材吸引患儿,要求他注意并正视父(母)的脸,父(母)偶尔才注视其目光,并逐渐延长注视时间,使患儿对父(母)的存在、言语、目光等有所注意。
  2、模仿动作。让患儿进行动作模仿使他们意识到别人的存在,学习姿势性语言、理解表情动作。,父母可帮助患儿学习姿势性语言如点头、摇头灯,并作出训练,要求其模仿,然后反复训练,逐渐使患儿理解身体动作及表情。
  3、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可利用情景或利用患儿提出要求时进行反复训练患儿在想满足某种要求是,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利用游戏改善交往。在游戏中,让患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方式使他们逐渐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父母的爱,是孩子心灵停泊的港湾,是孩子不可替代的依靠。不要因工作的繁忙忽略了孩子的生活,不要因夫妻的争吵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不要因“期望过高”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有了爱,孩子就不会在“失乐园”中沉沦,就不会迷失在孤独无助的世界。                                                  
 (儿童少年精神科  张俊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