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人体在生理代偿机制下,会出汗,从而将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所以出汗功能受损对机体而言是不利的,疾病、药物等导致的过度出汗也会让人出现不适感。
精神科药物所致的药源性过度出汗也不是维持正常体温所必需的,通常与药物用量无关,且往往会随着治疗的进程逐渐减轻,同样也会对病人带来不适。
(一)为什么会出汗?
研究表明,精神科药物所致多汗的发病率约为 5%-20%,但相比于恶心、体重增加、困倦等副作用,多汗的存在感较低,其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而实际上,多汗对病人的影响并不小,甚至可能恶化部分病人已有的焦虑症状。
精神科药物所致多汗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神经递质在体温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下丘脑与体温调节相关的 5-HT 受体可以受到5-HT的直接作用,而5-HT 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即包括高热及大汗。此外,对交感神经功能有影响的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多巴胺等),都会影响外周汗腺分泌,导致多汗(或少汗)。
(二)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多汗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多汗较少见,大多数与药物中枢抗胆碱能作用有关。目前常见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中,说明书不良反应中明确提到有出汗的药物仅有氯氮平。但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恶性综合征也会导致出汗。例如有文献指出,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恶性综合征,就有大汗的临床表现。2011 年由多专业专家小组会议提出的恶性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中明确指出大汗是诊断恶性综合征的主要标准之一。
(三)抗抑郁药所致的多汗
抗抑郁药所致的多汗在专业领域称为抗抑郁药所致过度泌汗(ADIES),与抗抑郁药的其他很多副作用不同,ADIES 往往会长期对病人造成困扰。
抗抑郁药导致多汗在临床中相当常见。一项荟萃分析结果表明,舍曲林、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氟西汀、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地文拉法辛均与多汗风险显著升高相关,只有氟伏沙明、安非他酮、伏硫西汀与该风险无关。5-HT 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中,风险比(HR)由高至低依次为舍曲林>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氟西汀>氟伏沙明;不同 5-HT 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之间无显著差异;SSRIs 与 SNRIs 整体无显著差异。另外,SSRIs 及 SNRIs药物 的用量,以及用药适应证如抑郁、焦虑,均与多汗的风险无显著相关性。然而,抗抑郁药与多巴胺转运体(DAT)的亲和力似乎与多汗风险显著相关。
(四)汗流浃背了怎么办?
不同于某些疾病导致的局部多汗,精神科药物导致的多汗通常为全身性,受累体表面积较大,局部给药往往不适用。针对精神科药物导致的多汗,目前考虑可以使用的方法有:
(1)调整正在服用的精神科药物的种类或用量
国内药物指南中并未给出非药物干预建议,也未讨论减量、换药等处理措施。相关文献报道,SSRI 及 SNRI 的用量与 ADIES 风险无显著相关性;但既往个案报告中,有的病人在降低 SSRI 用量后,多汗症状有所改善,提示 ADIES 有可能和用量有关。因此在临床上必要时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2)口服拮抗药物进行全身治疗
①针对抗抑郁药的多汗副作用,《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建议加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中枢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可乐定),或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扎托品)。
②口服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扎托品、格隆溴铵、奥昔布宁,可直接作用于汗腺毒蕈碱受体并抑制泌汗,通常被视为全身性多汗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由于很多精神科药物本身已具有抗胆碱能效应,进一步联用抗胆碱能药物可能会加重不良反应,包括认知功能损害。此类药物建议用于同时存在抗胆碱能药物的其他适应证(如锥体外系反应)的病人,或其他治疗方案无效或无法耐受的病人。
③调节儿茶酚胺/交感神经活性药物,如普萘洛尔、可乐定、特拉唑嗪等。这些药物在改善病人多汗的同时也可以改善病人服用精神科药物所致的心动过速。
④苯二氮䓬类药物:与口服抗胆碱能药物类似,使用苯二氮䓬治疗多汗也需要其他令人信服的适应证,否则有可能弊大于利。
【参考文献】
1.马滢定, 聂伟成, 张凯, 等. 抗精神病药致恶性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2,32(04):334-336.
2.Managing psychotropic-induced hyperhidrosis.Current Psychiatry. 2023 November;22(11):33-382.
3.Carvalho AF, Sharma MS, Brunoni AR, Vieta E,Fava GA.Th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Newer Generation Antidepressant Drug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Psychother Psychosom. 2016;85(5):270-88.
4.李凌江, 马辛,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 第 2 版. 第 64 页.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5.
(作者: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管药师 赵明军 审核: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药师杨广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