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目前我国罹患心血管疾病人数达3.3亿,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首位。心血管疾病种类繁多,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等,是一类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慢性病。从发病过程看,心血管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吸烟、糖尿病、不健康饮食等是心血管疾病的开端,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最佳时机,以下几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您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合理膳食:
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和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根据多项监测数据报告,我国居民膳食中谷物和蔬菜的摄入量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增加,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呈明显下降趋势,脂肪供能比呈上升趋势,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的风险依然存在,鸡蛋、鱼和奶制品的摄入量仍然很低,食用油和盐的消费量均高于推荐量。合理膳食强调增加蔬菜、全谷物、粗杂粮等纤维摄入,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减少胆固醇和盐的摄入,减少加工肉食品摄入,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推荐以植物为基础的素食加之适量的植物或动物蛋白,以及地中海饮食(即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可以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增加身体活动:
增加身体活动是维持和改善心血管健康的基石,通过有氧运动以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日常可采用快步走、慢跑等形式,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循序渐进。减少久坐时间,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
3.控制体重:
调查显示,中国超重率和肥胖率总体均处于上升趋势,且11.98%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高体重指数。减重措施推荐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从每周150分钟,逐渐增加到每周200—30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利于维持体重、减少反弹。
4.戒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越高。二手烟暴露同样增加冠心病、卒中等心脑血管病风险。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风险。
5.控制酒精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不建议通过少量饮酒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6.保持健康睡眠:
失眠可增加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发生风险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每日应保持7—8 小时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7.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精神心理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关,保持乐观情绪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
8.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三高共管:
我国已经启动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三高共管”项目,建议主动参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参与健康目标和干预措施的制定,与专业医务人员一起讨论相关风险与获益,提高心血管健康管理的参与率和依从性。
9.借用信息技术:
目前,各种心血管健康管理系统、APP、小程序等软件可实现健康数据存储、分析等功能。可穿戴电子医疗设备,持续、动态采集各项生理指标,对健康状况记录和监测;使用类智能手环、手表,支持运动计步、睡眠监测、心率读取等功能。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心血管疾病的持续健康监测和促进。
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最重要的防治必须落实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之前。以“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为中心的健康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预防最必要的举措。(文: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