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案例介绍:
小路,男,初中二年级学生。排行老五,四个姐姐。父亲是一家工厂老板,平时业务繁忙。小路从小受父母及四个姐姐溺爱,所有衣服及鞋帽都买名牌,一双鞋1400元认为不贵。与父亲的感情较淡漠,因父亲教养方式简单粗暴,经常唠叨,引起小路反感。小学时学习成绩中等,升入中学后各科成绩迅速下滑,感到学习困难。品行散漫、冲动、好斗,言行极具攻击性,上课破坏纪律,下课欺侮同学。喜欢运动交朋友,经常在游戏厅打游戏,感到那样没人烦他。并和社会青年白天在游戏厅玩,晚在街道上收保护费,如不给就打人毁物,曾多次被派出所民警教育后遣送回家。
什么是品行障碍
是指儿童少年期反复持久出现的违反与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侵犯他人或公众利益的行为障碍。这些异常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较之儿童普通的调皮或年少的逆反行为更为严重。国内调查发现患病男女比例9:1,患病高峰年龄为13岁。可能由生物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
品行障碍临床表现
1、反社会行为:指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表现为:偷窃钱物、勒索或抢劫他人钱财、强迫与别人发生性关系、或猥琐行为。对他人故意进行躯体虐待或伤害,故意纵火,经常撒谎、逃学、离家出走,参加社会上的犯罪团伙,一起从事犯罪行为等。
2、攻击行为:对他人或财产的攻击,如:经常挑起或参与斗殴,采用打骂、折磨、骚扰及长期威胁等手段欺负他人,虐待弱小、残疾人、小动物,故意破坏他人或公共财物等。男性多表现为躯体性攻击,女性则以语言性攻击为多。
3、对立违抗行为:指对成人,特别是对家长采取的明显不服从、违抗或挑衅行为。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表现为:不是为了逃避而经常说谎、暴怒、好发脾气,怨恨他人,怀恨在心或心存报复。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而责怪他人,与成人争吵,与父母或老师对抗,故意干扰别人,违反校规或集体纪律,不接受批评等。
4、合并问题:常合并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抑郁、焦虑、情绪不稳、易激惹,也可伴有发育障碍,如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差、阅读困难、运动不协调、智商偏低等。
品行障碍患者一般自我为中心,好指责或支配别人,故意招人注意,为自己的错误辩解,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
预防和治疗
预防:最有效的干预者是其父母。首先在家庭养育教育上,双亲要善于教育和引导,使孩子得以顺利的完善社会化过程,即主要使孩子学会社会规范、行为准则,确立正确的是非和道德观念,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与家庭,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其次,学校是孩子进一步发展社会意识的重要基地。孩子们接受了深入的社会学习,特别是在校接受智能和品德的培育,有力的培养了自我控制能力。少年品行障碍,并非单纯少年自身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因此,在预防上必须着眼于家庭的微观预防与社会宏观预防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网络系统。
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与药物治疗。
家庭治疗,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亲子间的关系;纠正父母对子女不良行为,采用熟视无睹或严厉惩罚的处理方式;训练父母学习用适当的方法与子女进行交流,用讨论和协商的方法,正面行为强化辅以轻度惩罚的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减少家庭内的生活事件及父母的不良行为。
行为治疗,主要针对患者进行,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临床表现,可选用阳性强化法、消退法和游戏治疗法等。目的是逐渐消除不良行为,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促进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
认知治疗,在治疗中重点在于引导患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分析原因、考虑后果,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药物治疗,可视具体情况分别给予对症治疗。冲动、攻击性行为严重者选用小剂量氯丙嗪、氟哌啶醇或卡马西平等药物。合并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者可选用哌醋甲酯、苯异妥因等中枢兴奋剂。对伴有抑郁、焦虑者可服用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