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窗
1929年5月,苏秀芝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她自幼好学上进,194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北京师大女附中(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中毕业后,她凭借出色的表现被保送至北师大化学系,但最终选择进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深造,并获得了奖学金。在校期间,她勤奋学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树立了牢固的为患者服务的思想。1955年,苏秀芝同志响应祖国号召,从学校毕业后,远离大城市,主动请缨来到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工作,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
苏秀芝来到医院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她勇挑重担,在病区任负责人,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很快胜任工作。1959年8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12月晋升为精神科副主任医师;1987年3月晋升为精神科主任医师;1988年10月被省高教委评为"精神医学教授";1987年被省卫生厅评为河南省职称晋升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一届至第三届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与健康》杂志编辑委员,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
爱岗敬业,医术精湛,视患如亲,视工作如生命。苏秀芝几十年间,先后走遍了我院各个科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准确诊治疑难病人。她任科主任和西病区主任期间,坚持每日查房,指导协助病房医生解决疑难问题,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她从来都是患者至上,工作第一,无论上下班、节假日,还是深夜,只要有情况,立即赶到病房,指导并亲自参加危重患者的救治。就连年幼的儿女高烧,90岁高龄老父亲患病卧床一年需要照顾,也从未影响工作。她对待病人耐心细心,一视同仁,热心相助,退休后仍竭尽全力帮助前来求助的病友,义务看病,排忧解难,展现了医者仁心的高尚医德情操。
普查防治,惠及社会。1976年,苏秀芝受院指派,在全市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她负责医疗工作,将我市按行政区划,实行分区负责,主动争取地方领导重视,培训当地医生,开展群防群治,共同建立家庭病床300多张,使社会面9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并及时随访,多年跟访,效果显著。
倾注心血,教学育人,桃李芬芳。1979年1月,由我院代办新乡地区卫校护士班由苏秀芝同志负责,带领四位同志在毫无办学经验的情况下,白手起家,不畏艰难,赴北京等地学习办学经验,建教室和宿舍、定教学计划、选教材器具、聘请高校资深老师授课,多方施策,精心管理。她待学生如子,日夜操劳,倾心尽力。对教学更是亲力亲为,一丝不苟。为了让学生学好心脏解剖这门课,她亲自到市冷冻厂(现市肉联厂)看着宰猪师傅取出心脏,拿回来让学生解剖,并带着学生到豫北医专(现新乡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看人体标本。她一心为学,使这些学生学有所成,成为了我院业务骨干,为我院增强和壮大了扎实的护士队伍。1981年至1984年间,我院受河南省卫生厅委托举办"河南省精神病医生进修班",苏秀芝欣然受命,再次披挂上阵,对来自全省各市、县级精神病医院的学员进行培训,先后举办四期培训班,进一步推动和提高了我省精神科专业医生的医疗水平。
创办协会,壮大队伍,打好基础,谋求发展。1985年秋,苏秀芝当选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一届理事、河南心理卫生协会筹备委员,牵头我省协会筹备工作。她一方面自学心理卫生知识,一方面全省上下四处奔走,大力宣传,争取上级相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她瘦小的身子,骑着自行车,冒严寒顶酷暑,走街串巷,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于1986年9月,我院成功挂牌,成立了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并逐步壮大,发展了多个团体会员和地方分会,每年举办学术活动,请国内知名专家讲学,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创办《河南省心理卫生通讯》报刊中,为确保质量,苏秀芝亲自带员到印刷厂校对、排版。出刊第一,二期报时,风雨无阻,往返印刷厂最多达30多次。在她担任理事长的十年间,不遗余力发展、壮大协会,对我省心理卫生协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坚持学习,孜孜不倦,科研成果丰硕。苏秀芝同志始终热爱学习,坚持每天翻阅医学书籍杂志,不断丰富知识。她55岁时,考入"河南省科技外事口语培训班",赴郑脱产学习半年,起早贪黑,放弃节假日,刻苦学习,结业考试取得了优秀成绩。在搞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她还十分注重学术研究,先后编写《中枢神经介质进展》《儿童精神分裂症115例临床分析》等数十篇论文,并多次在全国、全省学术会上交流。
苏秀芝同志一生致力于我院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她曾脱产一年,与其他三位同志编写院志,她走遍全省所有地市县大大小小精神病医院,获取素材,由其执笔,撰写了六万字的《河南省精神疾病专业发展史》,为我院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苏秀芝同志的一生,是为河南省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奋斗的一生。她为我省精神病患者的医疗、精神病的普查防治、医护人员的培训等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是河南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奠基者和奋斗者,是全省知名精神疾病专家,更是精神卫生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文图:顾家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