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之五
医院于1956年6月正式设立门诊部
医院的变迁与传承
郭希水 口述 黄洪勇、段江涛 整理
深情回眸60年前,方寸定格历史瞬间。一幅幅珍贵图片,见证了半个多世纪绚丽多彩的历史,展现了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在历史沧桑中成长壮大,在时代变迁中与时俱进,在艰苦奋斗中创新发展的历史轨迹,记录了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平台上,凝结智慧与力量,付出心血与汗水,奉献青春与年华。
医院任务的演变
建院初期,主要任务是收治部队转来的内科、外科慢性病人。到1952年4月前收治部队康复病人40名,5月大批接受部队伤病员510名。1953年3月,首批接收部队医院转来的精神病患者158名。
1956年前,医院虽没有开设门诊,但慕名前来就诊的精神病人日渐增多,外省远道而来就诊者亦占相当数量。为了方便病人就诊,医院于1956年6月正式设立门诊部,在医院被正式命名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之后,主要任务是担负着全省精神病的防治工作,并为全省培训精神科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全省精神科学术交流活动,成为引领全省精神科专业发展的龙头医院。
床位发展变化
建院初期,因驻扎农村,病人都居住在农村民房内,无固定床位数。1953年2月,医院进驻新乡市以后,由于营房破旧,经大力修膳之后,开放病床150张,同年4月,河南省卫生厅整编方案中决定我院床位250张。1955年2月,河南省卫生厅批复:“第三康复医院为精神病医院,固定床位550张,其中50张床位收治地方病人。”1961年7月,河南省卫生厅函示:“床位仍保持550张,工作人员与床位之比为1:0.9。”1962年11月,河南省卫生厅通知:“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在编人员为400名,列入事业编制,该院额定床位为400张。”
1970年前后,实行分点办院后,医院报请上级定批编制床位数为350张至400张,实际开放床位为395张。1977年1月,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批复:“同意你院在不增人员的情况下,病床达到500张”,该年实际开放床位数491张。
病区变化
1951年10月,医院正式建立了九、十、十一、十二休养连(十二连实际是个空架子)。1952年4月,九、十一连共90名指战员先后转业到地方。5月,为适应接收大批病员的需要,医院又重建九、十一连的编制,医务人员自各部队医院调来,护理人员来自战士。9月,华北军区第五后方医院转来一个连队,编为我院十二连。
1953年4月,三个休养连队改编成两个病区。1954年6月,又增编了三病区,规定一病区为疗养病区,二病区为精神病和神经病区,三病区为治疗病区。1955年6月,由第五康复医院调来一个病区,编为我院四病区。
1955年,医院迁入新址后,成立十一个病房。一病房为观察病房,设有病床60张,其医疗任务是接收新入院病人;二病房为胰岛素治疗病房,设有病床45张,主要任务接收由观察病房转入的适于胰岛素昏迷治疗的病人;三病房为睡眠疗法病房,设有病床40张,1965年撤销后改为神经科病房;四病房为传染病房,设有病床45张,收治精神病伴有结核病,传染性肝炎的患者;五、六病房为工疗病房,各设有病床60张。七病房为管理病房,设有病床60张,收治男病人;八病房为抗复发病房,主要任务是由门诊直接收入或由治疗病房转入多次复发的男病人,以心理冶疗为主,设有病床75张;九、十、十一病房为部队慢性精神病人管理病房,1961年随部队病人的撤离而撤销。
从“军绿色”部队康复医院到拥有高层现代化住院大楼的花园式医院,从简单的100毫安X光机到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0核磁等先进医疗设备,从最初2名医务人员发展到拥有在职职工1000余人,从中可以看出医院筚路蓝缕的变迁进程。然而,变迁的是时光,传承下来的是部队军人的奉献精神,传承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传承下来的是广为世人称誉的精湛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