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护士指的是刚毕业新来我院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和新调入以前未从事过精神科专业的护理人员。他们面对的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护理对象大多缺乏自知力,患者受疾病的影响表现为思维、情感、意志或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护理难度和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较高,与其他专业相比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干预、照顾、帮助和教育。由于现有的护理专业课程中,精神科护理课时非常有限,并且没有精神科护理实习和见习,即使曾在其他医院工作过的护士,精神科护理的知识仍十分匮乏。新入职护士初涉精神科,常面临着服务对象特殊、专业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专科技术操作及精神科特殊沟通能力等方面均薄弱的问题。因此,探讨精神科新入职护士在工作初期的护理安全问题,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与培训,对保障护理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入职护士工作初期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
1、适应能力差。新入职护士初涉精神科病房,面对特殊的服务对象和封闭的病房管理模式不适应,加之面对患者表现出来的各种思维、情感和行为的障碍,使护士表现出胆怯的心理,不敢接触患者或者无所适从。
2、业务知识和安全预见性缺乏。精神科护理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患者受精神症状的支配,随时可能发生自杀、自伤、伤人、冲动毁物、外逃等突发事件。新入职护士对精神科专业知识不熟悉,临床经验不足,不能及时识别患者的异常情绪变化,工作中缺乏安全预见性;遇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差,容易惊慌失措,导致失去最佳的干预时机。
3、安全意识缺乏。一是对相关医疗法律法规及护理文书等方面的法律知识缺乏;二是缺乏对护理核心制度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特别是对安全管理制度、病区巡视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给药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不能完全掌握,易引起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
4、精神科药学知识缺乏。抗精神病药物无论是新型还是传统的,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新入职护士对专科药物的药理知识欠缺,不能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不能识别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对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及中毒应急处理能力缺乏,将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5、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欠熟练。精神科护理技术操作专科性强,例如精神病患者常可见严重的兴奋躁动、自伤伤人等危害性行为,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护理操作的基础;患者受被害妄想的支配常拒食,对不合作患者的鼻饲操作也是必备的专科技能。新入职护士对这些操作比较生疏,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技术方法不当,就会发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食道损伤等护理合并症。
6、缺乏沟通技巧。新入职护士由于人际交流经验不足和沟通技巧培训的不足,在与精神病患者、家属及医生进行沟通时无所适从,面对患者和家属不知怎样合理接触和交流,医、护、患相互间交流信息量过少,无法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并且不能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疾病信息,影响了护患关系的建立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7、缺乏对精神病患者的爱心。目前的护理毕业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责任感和同情心不强,有些护士还对精神病患者存有偏见,所以表现出对患者缺乏爱心。在护理患者时少数新入职护士服务态度生硬、护理措施不当,如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动作幅度过大,对患者的异常心理问题不能耐心地给予心理疏导,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不能给予满足及耐心解答等。
二、对策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新入职护士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专业思想不牢固,因此要首先对他们进行专业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纠正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从而在为患者服务的实践中展示自身价值。
2、开展岗前培训。新入职护士对精神科护理工作和管理程序不熟悉,为了提高他们的认识,每年新入职护士上岗前我院均举办岗前培训学习班,由人事科和护理部组织医院的院领导、医学专家、护理部主任等进行授课,内容包括医院概况介绍及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精神疾病知识、精神科护士应具有的行为和职业道德规范、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护理相关礼仪等,使新入职护士对医院环境、精神疾病知识、行为规范、安全护理的重要性等有初步了解。
3、加强临床带教。新入职护士进入临床科室后,护士长首先介绍科室的工作环境、人员结构、规章制度、班次安排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进入护士角色。其次选择工作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护理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在带教期间,每月由带教老师制定理论及技能操作带教计划并按时实施和考核;每月组织带教老师小讲课,根据专科特点系统学习精神病学、精神科药物药理知识、护患沟通的技巧等。每月护士长一方面对带教情况进行检查,了解新入职护士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并请新入职护士对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进行总体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带教内容及纠正偏差。
4、培养精神专科沟通技巧。
4.1精神科患者是一群特殊病患群体,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精神专科沟通技巧,才能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要,才能规避不必要的护理纠纷。护士美的语言能使患者感到温暖,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产生药物作用之外的功效。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在病房不要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及转归,增近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与患者交谈接触时养成收集相关病情资料的好习惯,以备后续制定护理措施及论文写作的源材料,为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4.2重视医护沟通。卫生部2008年2009年出台了患者安全10大目标,在第三条提出重视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医疗、护理既独立又密不可分,良好的医护合作可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水平。精神科护士24小时要守护在患者身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的动态变化几乎都是巡视在前沿病房的护士首先发现的,主管医生根据护士的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护士再及时执行医嘱,患者的病情才能得到及时控制,互动中方显医护患之间的和谐。
5、毕业后规范化培训。新入职护士在临床工作一段时间后,虽然能初步掌握精神科护理常规,但仍面临专科理论知识缺乏的状况,并且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后护士们常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护士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尤为重要。科室每月组织两次业务学习、两次护理查房,大科及护理部每月各组织一次专题讲座;并制定新入职护士轮转计划,安排护士到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身疾病科进行轮转,使其掌握多专科的护理知识。
6、严格考核。严格考核是检查新入职护士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好办法,我们采用多样的考核形式,如晨会提问、个别考察、护理查房、月理论考试及技术考核、患者满意度测评等,以此考核新入职护士对岗位职责、护理常规、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促使新入职护士尽快掌握专科知识和技能,较好适应精神科护理工作。
精神科护理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科学的严谨的规律和规程。对初涉精神科的新入职护士,只有重点抓好精神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培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安全教育,本着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工作,把潜在护理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为患者营造安全的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