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出门时反复检查好几次燃气开关或者水龙头阀门,看到桌子上乱糟糟摆放的书心里很不舒服,要一本一本摞整齐,每当这时都会自言自语的来一句“呀,强迫症犯了!”;然而,这些到底是不是“强迫症”呢?
实际上这些只是强迫现象,是出于对事物和生活要求完美,而出现的一些反复刻板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缓解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但是持续时间很短,基本不会影响情绪和生活,比如出门时检查数次门窗是否关好,当走出家门后路上还会返回去再次确认一遍,当知道确实关好了就能安心出门了,这些现象看似和强迫症很像,但还在正常范围,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并未造成困扰,这些并不是真正的强迫症。
真正的强迫症
真正的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能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法自控;所以平时的强迫现象和强迫症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书上对强迫症的描述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摆脱,最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就拿出门检查门窗来说,强迫症病人并不是反复检查后就能安心了,而是反复确认无数次后仍不能放心,导致一整天都出不了门,他们也知道这些焦虑不合理,但就是停不下来;这才是真正的强迫症。
如何区分强迫现象和强迫症
从原理上来说,强迫现象是一种行为状态,是指必须完成一个完全符合自己初衷的行动,有点追求完美的意味。而强迫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病人会感到思想被入侵,这种闯入性的思维违背自己的意愿,却驱赶不掉,造成强烈的焦虑情绪,为消除焦虑又会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行为。
从表现上来说,强迫现象是可控的,并不会给人带来痛苦,也不会主动去克制它,并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强迫症则是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表现,无法自控。
从强度和持续时间上来说,强迫现象是偶然出现的,持续时间短。强迫症由于自我的激烈对抗,造成强烈的焦虑情绪,持续时间较长。
从治疗上来说,强迫现象通过自我调整就能缓解,不需要特殊治疗;而强迫症却需要长期治疗,包括服药、心理干预等。
强迫现象会不会演变成强迫症
是有这种可能的,如果强迫现象变得频繁、强度逐渐提高,开始产生消极情绪,那就需要注意了,及时就医,及时干预,以免进展。
总之,强迫现象和强迫症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理解这些区别能帮助我们和身边的人尽早识别出问题所在,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作者: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徐林聪 审核:精神二科主任医师张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