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Park

科普园地

科普园地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癫痫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恐惧症躁狂症癔症自闭症多动症神经官能症成瘾行为心脑血管病更年期综合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 用了“安眠药”就停不下来了吗?解开安眠药的误解之谜
健康科普 | 用了“安眠药”就停不下来了吗?解开安眠药的误解之谜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19 15:47:28 浏览:154人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睡眠障碍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问题。安眠药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失眠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关于安眠药的使用,社会上存在着不少误解和担忧,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安眠药有依赖性,用了就停不下来了”。这一说法是否属实?让我们通过科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安眠药,也称为镇静催眠药。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非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和其他类。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特定受体,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帮助人们入睡和维持睡眠。不同的安眠药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包括增强γ-氨基丁酸(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阻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等。安眠药能够在短期内有效缓解失眠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体验。

“用了安眠药就停不下来”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安眠药依赖性的误解。确实,部分安眠药,特别是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在长期使用或不当使用时,有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依赖。但这种依赖性并非不可避免,关键在于如何合理使用和管理。

如何科学使用“安眠药”?

尽量短期使用:安眠药通常被建议短期使用,治疗如急性失眠或短期应激性失眠,一般服用3~4周,逐渐停用,可以显著减少产生药物依赖的风险。

遵照医生指导用药:服用安眠药治疗的患者,注意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用药,疗效不佳者,可再次找医生诊治,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增加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随着睡眠状况改善,可尝试逐渐减少安眠药的使用量,直至停药。这种逐步减量的方式有助于避免突然停药引发的戒断症状。

积极治疗原发病:一部分失眠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或其他可能影响睡眠的躯体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不建议长期使用安眠药物。

非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正念、冥想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对安眠药的依赖。首先,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非常重要,尽量每天都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这样可以帮助调整你的生物钟。其次,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也很关键。确保你的卧室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使用舒适的床上用品,并减少噪声和光线的干扰。另外,放松身心也是治疗失眠的重要一环。在睡前尝试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冥想或温水泡澡,这些都有助于减轻压力和放松紧张的神经。

结语

综上所述,“用了安眠药就停不下来”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安眠药在合理使用和管理下,能够有效缓解短期失眠症状,并不会必然导致长期依赖。关键在于遵循医嘱、短期使用、逐步减量,并结合非药物治疗方法,以全面改善睡眠质量。面对睡眠障碍,我们不应因恐惧而拒绝必要的医疗帮助,而应通过科学的方法,理性面对,积极治疗。

(作者:精神七科主治医师顾小静 审核:精神七科主任医师赵晶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