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Park

科普园地

科普园地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癫痫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恐惧症躁狂症癔症自闭症多动症神经官能症成瘾行为心脑血管病更年期综合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 春光明媚——父母如何陪伴非自杀性自伤的孩子
健康科普 | 春光明媚——父母如何陪伴非自杀性自伤的孩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21 11:12:44 浏览:602人

初见小宇时,她是被抬着进入病区的,询问小宇妈妈们后才知晓,“孩子不愿意去上学,他爸爸吵了她几句,俩人动起手来,她爸爸打了小宇一巴掌,然后孩子就晕倒了,急救车拉走后,人家医生说是装的”。后续再为孩子进行入院处置时,小宇一直未睁眼,并且发现小宇左前臂有多处划痕,直到第二天早上,她自己起床、洗漱、活动自如。在于小宇慢慢接触过之后,才了解到“自己学习成绩不好,自认为在学校上课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不想去上学。而自己平时跟爸爸交流就少,只有犯错误时,她与爸爸才有机会说话,但是内容就是被爸爸骂,反驳就会被打。而自己胳膊上的伤,是心情不好时,用美工刀划的,划完之后,自己心情就会好一点”。

非自杀性自伤(NSSI)是指不以自杀为目的情况下,所采取的直接、故意、反复伤害自己身体的一系列行为,且这些行为并不被社会所认可接纳。常见的有割伤、抓伤、咬伤自己等等。相关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NSSI行为的检出率为22.37%,国际数据显示,青少年NSSI行为检出率为7%~35%,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青少年为什么会发生自伤行为?

最常见的原因是对负性情绪的管理、调节,从而获得平衡及释放。正如小宇所说,自己是在不开心时,才会去划伤自己的胳膊。自伤会帮助她去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会让自己的心情得到缓解。

此外,青少年也会通过自伤行为,来获得一些控制感。正如她说自己不想去上学,是因为她感觉自己在学校里是在浪费生命,而每次与父母说起这个事情,他们总会认为自己是“青春期叛逆”、“逃避学习”“老想玩”等等。没有人真正的去重视自己的感受,在意自己的想法。所以,她才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至少自己的身体,自己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去帮助自伤的孩子呢?

一、正念养育--家长学习,孩子受益

每次查房时,总会看到陪护的家属比孩子更焦虑,嫌治疗效果慢、怕孩子治不好、怕影响以后的生活等等,无形当中,家属把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带给孩子,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情。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照顾好自己,把自己调整好到最好的状态,自己的情绪是稳定的,才能间接的影响孩子。要做到的是心与心的陪伴,爱与爱的连接。

二、非暴力沟通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桥梁。家属总会说孩子不愿意和我们聊天,但是为什么愿意和医生护士聊天呢?我们在与孩子发生矛盾时,首先应该观察说出实际发生了什么,不掺杂自己的主观评价;其次,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与什么有关;最后直接的表达出自己的请求。在沟通时,最重要的是时刻保持同理心,有时可能孩子只想让我们听到她们内心的想法,而不需要我们去评价她的对与错。我们要做的是不去做什么,只是在那里。

三、有效陪伴

住院陪护时,时间充足,是很好的沟通、缓解亲子关系的时间。因为父母平时上班,可能时间很紧张,但是仅仅是住院时间,父母就能利用好吗?陪伴不是父母抱个手机,孩子抱个手机,而是你们去寻找共同话题,去了解彼此的想法。比如小宇喜欢去公园里晒太阳、去拍一些漂亮的照片,然后发朋友圈,而她的父母只是认为她喜欢出去玩,其他一概不知。而我们父母。在这春光明媚的春天,周末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踏青、去野餐、去旅游,让孩子陪着我们一起做攻略,这就增加了亲子的互动。陪伴不仅是时间上的付出,更是心灵的沟通和爱的传递。

四、及时求助

如果发现孩子自伤企图严重,自伤程度越来越严重,要及时到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一种说不出的痛。在自残与伤害的另一极,是对生命的渴望,希望我们能看到这种渴望,让自残不再是孩子的唯一表达方式。(作者:儿童少年精神科主管护师彭莎栗 审核:儿童少年精神科副主任护师张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