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Park

科普园地

科普园地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癫痫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恐惧症躁狂症癔症自闭症多动症神经官能症成瘾行为心脑血管病更年期综合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 吃药吃出来了帕金森综合征?
健康科普 | 吃药吃出来了帕金森综合征?
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2025-06-12 16:35:30 浏览:161人

病房里一位近70岁的老太太,主诉:心烦、失眠1年,加重伴行走迟缓1月,入院时诊断:焦虑障碍,外院曾服用“黛力新早及中午各1片、帕罗西汀片早20mg”调节情绪治疗,坚持服药半年左右,自诉效果欠佳。1月前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加重,且出现行走迟缓、动作缓慢,有时伴肢体不自主抖动,面部表情发呆,反应稍迟钝。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后详细查体发现患者面具脸,双手姿势性震颤,行走迟缓,动作缓慢,行走时双上肢摆臂减少,四肢肌张力稍高于正常,无偏侧性,感觉像是得了“帕金森病”。入院后经过调整药物后(停用黛力新及帕罗西汀片,调为艾司西酞普兰片及丁螺环酮片、劳拉西泮片治疗),焦虑情绪较前缓解。出院后观察2月后患者家属发现其面部表情较前增多,行走迟缓及肢体震颤较前明显好转,最后考虑老奶奶不是“帕金森病”,而是“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一、何为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早年认为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drug-induced Parkinsonism,DIP)是经典型抗精神病药导致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发现多种药物均可导致DIP,包括新型抗精神病药、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胃肠道动力药、抗心律失常药和抗抑郁药等,而临床上易漏诊漏治。停药是主要治疗方法,如无法停药,则应换用风险较低的药物。

二、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分型?

DIP是接受导致多巴胺功能受损的药物治疗后出现的帕金森综合征。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4种类型:1型为单纯DIP,症状完全而持久地缓解;2型是由于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DA)阻滞剂引起的不可逆损害,症状持续存在但无进展;3型是症状持续存在并逐渐恶化;4型是症状完全缓解,但停用抗帕金森病药后症状重新出现;3和4型可能是处在帕金森病的临床前阶段。一般来讲DIP是可逆的,但仍有10%的患者会进展为持续性帕金森综合征。

三、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

DIP 于 1950 年首次被报道,近年来随着各种致病药物的不断应用,患病率和发病率逐渐升高,研究发现其目前的发病率约为 3.3/10 万(人·年)。目前 DIP 已成为帕金森综合征的第二大病因。

临床研究发现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女性,致病药物的剂量、种类和疗程,认知功能障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及先前存在的锥体外系疾病。其中,高龄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四、引起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常见致病药物?

根据导致DIP的相对风险可将致病药物分为3类(详见下表)。

五、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DIP 通常好发于老年女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在药物起始或剂量增加时出现。临床表现为双侧对称的帕金森病,姿势性震颤比静止性震颤更常见,多数停药后症状消失。药物接触史、合并口面部或肢体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是诊断由精神药引起 DIP 的重要线索。

六、怎么判断得了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DIP 诊断主要依靠评估两点:(1)DIP 临床表现;(2)症状发生与可疑药物的时间关联性,即使用药物前没有帕金森症状,用药期间出现,停药后症状消失或缓解。

但由于少数 DIP 患者可能出现不对称的静止性震颤,且在停药后症状可持续或进展,故临床诊断的 DIP 可能包括部分临床前期的帕金森病。

七、怎样治疗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DIP 的首要治疗是停用可疑药物,并随访至少半年,可根据症状缓解程度给予对症治疗。若不能停药,则尝试减量或换用 DIP 风险较低的药物。DIP 多数是可逆的,停用可疑药物后症状会在半年内缓解,个别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可能超2年,甚至进展为持续性帕金森综合征。(作者:神经内二科主治医师黄宇靖 审核:神经内二科主任医师杜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