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管理
阳光透过病房的窗户洒在画纸上,颜料盒里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折射出细碎的光。近日,精神五科活动室变身“艺术疗愈空间”,一场以“色彩绘心,共赴温暖”为主题的患者绘画活动在此温馨举行。医护人员、住院患者一同拿起画笔,在画布上勾勒心情、传递希望,让病区里洋溢着别样的生机与温情。
一、艺术疗愈:画笔成为“心灵窗口”
“不用在意画得像不像,跟着感觉去涂颜色就好-这里可以是你记忆里的花园,也可以是此刻心里的一片宁静。”活动伊始,医护人员兼“临时艺术导师”赵晓伟护士轻声引导着患者。
年轻患者小林则用黑色和荧光色创作了一幅抽象画:“最近总觉得心里堵得慌,医生说可以试试把情绪‘画’出来。你看这团黑色,是住院时的焦虑;旁边这些亮色,是护士姐姐每天查房时的笑脸,还有同病房阿姨分享的苹果甜。”他的分享引发了周围患者的共鸣,大家纷纷说起自己画中的“秘密”--原来画笔早已成为他们倾诉心声的“无声伙伴”。
二、互动时光:色彩里的温暖联结
绘画过程中,医护人员化身“移动助手”帮患者拧开颜料瓶盖、轻声询问“要不要试试这个颜色”。作品分享环节,大家画作摆成一圈:有人画了“病床上的阳光”, 有人画了“医生和护士”,医护人员为每位参与者送上定制的“暖心画夹”里面夹着患者的作品和医护手写的祝福:“您笔下的蓝色天空,比真实的更治愈”,“愿您每天都有新的色彩点亮心情”。
“以前觉得住院生活枯燥又孤单,没想到画画时大家有说有笑,好像忘记了病痛。”患者家属李先生看着正在和病友交流画法的护士,感慨道,“医护人员不仅照顾身体,还想着怎么让我们心里舒服,真的很感动。”
三、用“艺”润心:让病区成为“有温度的港湾”
此次绘画活动是病区优质护理“心灵疗愈计划”的一部分,住院患者往往需要双重关怀,除了身体康复,心理疏导同样重要。绘画是一种温和的表达方式,既能让患者专注当下、放松情绪,也能为他们搭建沟通的桥梁,让彼此感受到陪伴的力量。
从“拿起画笔的犹豫”到“分享作品的从容”,这场没有专业画家、没有华丽布景的绘画活动,却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心灵的“创作者”。而这,正是始终坚守的初心,用人文关怀点亮生命的角落,让每一个在病痛中前行的人,都能遇见属于自己的“色彩与希望”。
(文稿/精神五科 李孟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