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Park

科普园地

科普园地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
健康科普专家讲座失眠症疑病症抑郁症焦虑症癫痫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恐惧症躁狂症癔症自闭症多动症神经官能症成瘾行为心脑血管病更年期综合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癔症 > 认识应激障碍
认识应激障碍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3-18 09:38:37 浏览:18133人

  案例介绍
  曹某某,女,44 岁,中学教师,大学文化。8年前,丈夫出差在外,突遇车祸而亡。在出差前,患者与丈夫曾为一件小事而“拌嘴”,丈夫一气之下,说出了:“我再也不回来了”的气话。
  丈夫过世后,患者悲痛欲绝,常常自责,认为是自己和丈夫吵架,导致丈夫再也无法回到这个家了。常常喃喃自语:“我要和他说清楚,我是要他回家的。我只是和他怄气,不是真正的不要他回家”。自此以后,无法继续上班,也不能继续担任教学任务。一直在家“休养”。此后,患者很少外出,生活非常被动。对自己的孩子也无法很好地照顾。常常呆坐一边,自言自语,不愿意和任何人接触,即使是原来非常要好的同事,也不主动联系,更不和他们一起外出活动。
  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
  什么是应激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应激来源可以来自恋爱婚姻及家庭问题,职业(学业)问题 ,社会环境因素,个人特殊境遇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某些个性特征的人容易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并且反应强度也要大于其他人,这就是个体心理素质的作用。人们发现,A型个性者以个性强、过分抱负、固执、好争辩、紧张、具有攻击性等为特点。他们往往对外界刺激产生比较强的反应,特别是涉及其自尊、自我实现等需求层次有关的刺激,更容易导致其产生应激反应;而具有焦虑和癔症个性的人,往往对外界的应激源产生过敏,并在刺激下采取逃避、激烈情绪变化等反应。
  应激障碍分类
  可以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其中,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急性应激障碍出现与否以及严重程度与个体的心理素质、应对方式、当时躯体健康状态等密切相关。
  创伤后应激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这类事件包括战争、严重事故、地震、被强暴、受酷刑等等。几乎所有经历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感。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典型的生活事件有:居丧、离婚、失业或变换岗位、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
  预防与治疗
  急性应激障碍在治疗上采用对症治疗,结合心理治疗和支持治疗,治疗干预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的,但在急性期也是采取的措施之一。适当的药物可以使患者症状较快地获得缓解,便于心理治疗的开展和奏效。
  创伤后应激障碍在治疗上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方法比两种方法单用的效果更佳。根据有关经验,前期应采用支持和解释心理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主要是获得患者对于服用药物的理解和接受。在药物取得一定疗效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适应障碍的病程限定为1至6个月,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障碍能够自行缓解,或者转化为更为特定的、更为严重的其他精神障碍。因此,适应障碍的治疗重点应该是心理治疗为主,药物只用于情绪异常较为明显的患者。药物治疗的作用是加快症状的缓解,为心理治疗提供基础或合适的环境。心理治疗主要是解决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和情绪发泄的途径问题。主要采取个别指导、家庭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方式。药物治疗则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不能放弃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