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管理
“护士是陪着患者走夜路的人,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夜的黑,但我们的陪伴可以增加患者走过夜路的勇气!”这句话曾经反反复复的在我的脑海里出现,时刻提醒着自己不一定能做患者的灯塔,但可以用微光照亮患者心中的黑夜,为他们照亮前方的路。
张老师是一位退休的教师,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入院的,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由于他言语不清,无法独立行走,今年62岁的他对病情有些焦虑。
有一次中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张老师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发呆,我便问道:“张老师,液体输完了,怎么不午休一会儿呢?”张老师抬头看了我一眼,说觉得心里有些烦躁,睡不着,我试探性地问他愿不愿意跟我聊聊,他叹了口气道:“你觉得我还能好吗,我的手跟我的脚一点劲都没有,我现在只是能勉强的站起来,你说我年纪也不算大,平时也按时吃药,咋就得了病,成这样了。”
我说:“张老师,我能理解您的感受,我们可以往好的方面想想呀,您看,您的病发现得很及时,一发病就得到了积极的救治,现在病情也稳定了,只要我们好好加强锻炼,会慢慢好起来的。”
张老师说:“到现在已经一周了,我还是这个样子,什么时候才能好啊。”我便问他:“张老师,您还记得您刚来的时候的状态吗?当时您说话也不清楚,躺在床上翻身都困难,现在您已经能好好的和我沟通,也能在床边站立了,这就是改变呀,您说是不?神经功能康复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您曾经是老师,就跟您教学生学习一样,知识也都是日积月累的,罗马可不是一天就建成的啊。”
张老师这才说:“那可能真是我太着急了,谢谢你啊护士。”
后来的几天,我们每次巡视病房的时候都会和张老师说说话,指导他一些康复锻炼的方法,如:床上翻身,上肢功能锻炼及下肢功能锻炼。虽然刚开始张老师动作缓慢,但是精神状态比之前好了很多,很多时候自己也能主动进行康复锻炼了。病区内,总能看到张老师在爱人的陪伴下在窗边站立、与病友在走廊上结伴步行⋯⋯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结局,但我们可以影响、帮助患者,使他们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他们更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更关心自己的活动能力能不能恢复,言语不清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而在患者整个康复过程中,护士应该稍稍的慢下来,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躯体疾病,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打开患者的心结,重拾患者的信心,走进患者,倾听患者,做有“温度”的护士。
(文/王玉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