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管理
近日,某知名艺人因流感并引发肺炎离世的消息引发公众震惊。这场悲剧撕开了流感"温和"的假面:WHO据统计每年超过1亿人遭受流感的困扰,300万-500万重症病例,多达65万人死亡。在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冬季,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个"熟悉的陌生人"。
一、流感≠大号感冒
1、病原体差异
流感由流感病毒(甲/乙/丙型)引发,变异快传播强 。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 。
2、典型症状对比,见下图:
二、高危人群警示,以下人群需特别警惕:
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包括哮喘)、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疾病等);妊娠及围产期妇女;5岁以下儿童;其他(免疫抑制患者)。
三、预防三重防线
疫苗防护 : 最佳接种期为10-11月(抗体产生需2-4周),可降低40-60%发病率,减少80%重症风险 。
日常防护:正确佩戴口罩;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手消毒 ;每日通风3次,每次≥30分钟 。
药物预防: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作为暴露后预防(需在48小时内启用)
四、就医黄金时间窗,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
持续高热(39℃)>3天不退; 呼吸困难/胸痛 ; 意识模糊/抽搐; 皮肤紫绀/血氧<94% 。 抗病毒治疗关键期:症状出现48小时内用药可缩短病程30%。
生命没有侥幸,在这个呼吸道疾病交织的冬季,科学防护就是对自己和家人最深沉的爱。愿悲剧不再重演,健康警钟长鸣。(文图/急诊医学科 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