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管理
本网讯(文/孔维萍)十六岁本应该是充满阳光、充满希望、青春美丽、如花灿烂的年纪。然而诚诚(化名)却因为抑郁、反复自杀、酗酒而住院。诚诚是一名抑郁症患者,目前是一名高一学生。三个月前正在上学的他因为失恋开始酗酒,在学校天台上大喊大叫,甚至以割腕自伤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患者入院时是由他的父母亲一起送过来的,当时诚诚的情绪非常激动,反抗的很厉害,被约束以后痛哭流涕,我就过去安慰他:“诚诚你好,我有什么可以帮得到你吗?不要担心,约束只是暂时的,待你情绪稳定就会给你解除。”他哭着说:“我不想在这住,我想回家,你让我妈妈来,我要向她认错,我要回家。”“你的爸妈正在与医生沟通,我把你的需求转达给他们好不好?”他默默的点了点头。
但是他父母的态度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一般情况下像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都是特别关注,但是他的母亲还没说话,他的父亲却很坚定的说:“我们不去看他,也没什么好跟他说的,你们该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该约束就约束,不要对他客气。”我心想,这个父亲是有多恨他的儿子,这个儿子在家里得闹成什么样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通过每天查房,我跟患者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这一天,患者接完电话后闷闷不乐,也不去参加活动,连最喜欢的篮球都不玩了,
我就过去问他:“诚诚,今天怎么看起来不太开心呢?是有什么事情吗?”
他头都没抬说:“没什么事。”
但是我还是听出了他的鼻音,低下头还是看到了他的眼圈红红的,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过了几分钟,他说:“今天我爸爸给我打电话了,吵了我一顿。”
我说:“你最近在病房里不是表现挺好的吗,你爸爸为什么吵你?”
“我爸说原来的学校不让我上学了,我爸到处在给我找学校,但是好像没有学校接纳我,每个学校都是说让我开一个没病的证明,我爸找不到学校就打电话来吵我一顿。”
“那你觉得你现在和你爸爸的关系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他想了想说:“可惜,内疚。”(外化)
“可以具体说一下吗?”
“就是觉得不能继续上学有点遗憾,害怕爸爸会生气,”
“你跟你父母关系怎么样?”
“我妈妈从小特别疼我,我跟爸爸关系不好”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跟父亲关系变差的?”
“从小,记事起就记得爸爸特别厉害,动不动就打我”
“那有没有哪一件事情是你印象特别深刻的呢?”
他停顿了几分钟,说:“我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我刚睡醒坐在那里发呆,我爸爸从外面进来看到我,直接一脚就踢过来,说,‘怎么还不去写作业’,当时我就蒙圈了,不明白为什么突然就挨了打,”说着说着,他眼圈又红了。“我爸爸还特别喜欢控制我的行为,我星期天和朋友约好去打球去看电影,我爸爸非得让我跟他去拜访他的朋友,从来都不顾及我的感受,我也不愿意跟他交流”
我拍拍他的肩膀,等待了一分钟左右,问“那你那段时间是怎么挺过来的?”
“那段时间很压抑,觉得一定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只想拼命的讨好爸爸,但是他好像从来都不满意。”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最近看过的一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不就是蛤蟆先生的爸爸吗?严厉,专横,自以为是,又对孩子寄予了太多的期望。
“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做的很好。其实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养育孩子,很少有父母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的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就像基因传递一样。你还记得你的爷爷吗?”
他突然就笑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说“我记得我爸爸说他小时候被爷爷吊起来用皮带抽打……”(解构)
我说:“你的爸爸没有把你吊起来打吧?”
“没有,没有,跟我爷爷比起来,我爸爸仁慈多了”谈到爸爸小时候的遭遇,他整个面部表情都不一样了,变得轻松,愉快。
“其实你爸爸还是很爱你的,一方面积极的带你治疗情绪问题,一方面又在努力的给你寻找合适的学校,虽然现在由于疫情原因不方便探视,但你爸爸也经常给科里打电话询问你的情况,可能他表达爱的方式你不太接受,但不可否认他是真的爱你。你可以试着跟你的爸爸沟通沟通,可以给他打个电话或者写封信。”(改写)
“我现在大概能理解我的爸爸了,我有好多话想跟我爸爸说,但是我又怕我会忍不住想哭,我还是给他写封告白信吧”(外部见证人)
后来,诚诚的爸爸又打电话过来,说可能今天打电话说话语气有点重,孩子比较敏感,有点不放心,正好我把今天谈话的内容,包括诚诚要给爸爸写告白信的事都告诉了他的爸爸。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学会换位思考,多一份理解和耐心,虽然没有见面,但我还是感受到电话那端诚诚爸爸的感动,表示特别期待孩子的信,而且表示以后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会注意方式,会克制自己的情绪。
都说无仇不父子,其实还是太过关心在乎对方,因为在乎,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都会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做,比如让孩子少打游戏多学习,难免就会说一些刺耳的话,让彼此的关系闹的很僵,这次通过叙事的方法能让他们父子和解,我也很有成就感,感谢叙事护理,让我能更好的帮助我的患者,我的朋友。祝愿我们在2021年都能与更好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