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及社会的进展,人们对自我的健康越来越关注,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而健康教育在现代临床护理服务中正是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疾病知识,加强医患沟通的重要手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致死率也在逐年上升。
而脑卒中后导致失语的患者,因有不同程度的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的下降等原因,从而无法与患者正常沟通,尤其是在静脉输液中因交流障碍引起的不便尤为突出。我科根据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特点,将健康教育贯穿于静脉输液的全过程,针对脑卒中后失语病人的特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局面,满足了患者/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也提高了失语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同时也融洽了医患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输液前的健康教育静脉输液是治疗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部分脑卒中患者因失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而容易发生烦躁、自卑等情绪的变化,而家属因不能理解患者需要什么,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护士应耐心向家属解释患者不能说话或说话吐词不清的原因,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输液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与患者交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语速易慢,对失语患者利用图片或写字进行交流。同时鼓励患者发音,当患者进行尝试和发音正确时给予肯定及表扬,让患者做好输液前的准备工作,如入厕,并将水杯,便壶及呼叫器放置在触手可及的位置,减轻患者顾虑更好的配合液体的输入。对言语含糊不清的患者教会其使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护士对患者的手势表示理解,使患者解除顾虑。
2.输液中的健康教育在输液的过程中,健康教育应贯穿于输液的全过程,科室为失语患者备有健康教育卡片,卡片上注明了患者所用的液体,液体的瓶数,液体的作用,副作用及输液中的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对输液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了解而更好的配合临床输液
2.1 娴熟的技术可减轻因穿刺造成的疼痛。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及三查七对操作流程,会为患者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减轻病人的畏惧心理,取得病人的充分配合,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2.2 根据患者的病情,药液的性质及作用,为患者调节合适的滴速,并利用卡片,笔、纸、表情等来告知患者不可自行调节滴速,以免发生意外。将输液的肢体放置的舒适的位置,促进患者的舒适感。
2.3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将呼叫器放置在随手可触及之处,定时巡视,巡视时间尽量遵循向患者许诺的时间,巡视的时间以间隔30分钟为宜。巡视时注意观察肢体注射部位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位,脱出及阻塞,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茂菲氏滴管内的液面是否过高及过低等,每次巡视时应微笑着弯下腰与患者眼睛直视,并可运用通俗易懂的言语来询问患者的感受,并鼓励患者采取任何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根据文化程度的高低可运用卡片,纸,笔、表情或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教会患者表达大小便的方式,如用大拇指代表大便,小拇指来代表小便。在冬季输液时,药液如无禁忌,可将输液管加温,来增加患者的舒适。
2.4 根据病情及药液的性质,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卡片等形式向病人介绍各种静脉输液反应的表现,如突然寒战,发冷,发热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或出现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烧热,疼痛等症状时,不要紧张,立即减慢滴速或关闭调节器,按呼叫器呼叫医护人员。
2.5 输液即将完毕时,而护士不在身边,应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呼叫器。失语患者因言语交流沟通障碍更易产生紧张、恐惧,害怕空气进入体内的急躁情绪,护士应运用图片,向患者讲解静脉输液原理,告知静脉内有一定压力,当大气压力与静脉内压力一致时,液体会停止不再滴入血管,所以空气一般不会进到血管内,让患者不要紧张。
3.输液后的健康教育教会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即竖压法,顺进针方向沿血管走行按压,时间在3min~5min,不要揉搓血管。同时告知患者在1h内不要除去穿刺部位覆盖的无菌棉球或输液胶贴,2h内不宜洗手侵泡局部,以防穿刺处的感染。对于血管弹性差的患者,指导每日临睡前可热敷血管,来保护血管及血管弹性。
总而言之,护士重视在脑卒中失语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健康教育,根据不同的失语患者而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减少了失语患者的紧张及焦虑情绪,让患者对护士产生信赖及安全感,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同时也增进了护患关系。 (沈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