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管理
警惕孩子“感觉统合失调”
2017-01-12近年来,城市儿童患感觉统合失调症发病率逐年增高。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对南京市2486名6~11岁得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34.9%的学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因此,家长有必要了解有关感觉统合失调的一些知识,以警惕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 何谓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儿童不能对各种外界刺激在大脑中枢系统进行和谐、有效的组合,导致整个身体不能做出适当的反
心电图机操作相关知识
2016-11-15一、心电图的应用范围 1、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2、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3、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 4、诊断心脏扩大、肥厚 5、判断药物或电解质对心脏的影响 6、判断人工心脏起搏情况 二、患者准备 1、。用语:“请您平卧,放松,我要给您安置电极;我来帮您解开衣扣并清洁皮肤,可能会感觉有点凉,请谅解。”
面对抑郁症,我们该何去何从
2016-11-15在这个压力大,人人都情绪化爆棚的时代,人们常常会忽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就医治疗方面,人们也通常只重视躯体疾病,至于那些不痛不痒的精神疾病很容易被大众所忽略。其实,心理健康是人类生存的灵魂,它承载着人类所有的思想和欲望。有的人虽然身陷残疾,但是依然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这就是所谓的“身残志不残”。而有的人虽然头脑聪慧,躯体健康,却最终跳不出内心的囹圄,最后人为的伤害自己,所有的优越
预防抑郁症复发的方法
2016-11-15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但在治疗后,患者的日常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护理得不好,很容易引起抑郁症的复发。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抑郁症的复发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调整生活方式:为了防止抑郁症的复发,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例如,很多患者是责任感强,做什么事都拼命干,因此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的人最好改变一下生活方式,比如把工作量减轻一些,从过度紧张的生
认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2016-11-15睡觉打呼噜(打鼾),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现象,有一些人睡觉的时候打鼾声特别响,旁边的人都睡不了觉。可到了白天,他们仍然没有精神,总想睡,甚至坐着都能睡着。鼾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狭窄的呼吸道后振动软腭、喉咙部周围的软组织产生的,医学上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当前,中国有2亿人睡觉会打呼噜,5000万人存在“睡眠呼吸暂停”! 一、睡眠呼吸暂停的表现 气道阻塞导致的睡眠呼吸暂停,
精神病患者家属遵守探视制度的必要性
2016-11-15由于精神病的特殊性,精神病病房大多采取的是封闭式管理,而且规定家属只能按规定的时间,一周最多探视两次,这种管理方式对大部分家属来说很不理解,也产生了一些怨言,有些家属甚至将这些怨气发泄在护士身上,护士不仅要忍下委屈,还要一遍遍地笑着向他们解释,所以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有必要了解遵守探视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从时间上来讲。精神病患者常常服用有镇静催眠药,为了保证患者的休息,科室往往将所有的治疗
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2016-10-14一、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1、抑郁心境情感基调是低沉灰暗的,可以从轻度的心情不佳,心烦意乱,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 2、丧失兴趣患者丧失既往生活的热忱和乐趣,兴味索然,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3、自我评价过低患者总以批评的眼光,消极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过分贬低自己,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产生无情感,无价值感,强烈地内疚和自责。 4、自杀观念和行
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知识问答
2016-10-131、什么是TiA? 答:TIA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暂发作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早期信号。 2、什么是脑栓塞? 答:脑栓塞是血液中的各种栓子进入脑动脉,阻塞脑血流,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等脑功能障碍,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3、什么是脑出血? 答:非外伤性因素引起颅内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内出血,称脑出血,大多在白天活
如何预防脑溢血
2016-10-13据统计,我国脑溢血年发病率(60-80)/10万人,30天死亡率35%-52%。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目前,我国大约有脑溢血幸存者700万。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中老年人是脑溢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岁为主要的发病年龄。 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病变有关,如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
医务人员防范暴力攻击的技巧
2016-10-131、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沟通解释,做到热情、细心、耐心、态度诚恳、服务及时周到。 2、提高技术水平,让患者感到放心、值得信赖。 3、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 4、具有识别和处理暴力攻击的技巧: 1)早期识别患者攻击先兆,留心觉察患者出现嗓门提高、呼吸加速、面部变红、怒目瞪视、肌肉紧张等迹象。 2)提高警惕,与患者保持距离,注意观察。攻击可在一秒内发生